
抽象
树突状细胞(DC)高度易受外部信号的影响,这些信号会修改这些关键APC的功能。由多种促炎条件诱导的DC的成熟会促进免疫反应,但是某些信号也会诱导DC的致耐受性功能。这些“诱导的致耐受性DC”有助于减轻免疫反应,例如针对特定解剖位置的共生反应。但是,即使在稳态条件下,某些DC也具有固有的致耐受性。这种“天然致耐受性DC”中组成性存在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助于增强对外周抗原的耐受性。通过扩展最初在胸腺中建立的耐受性,DC的这些功能有助于调节自身免疫和其他免疫应答。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天然和诱导性致耐受性DC的机制和功能,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可能操纵方式最终如何导致针对各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和疾病的更精确治疗。
脚注
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R01AI113903的部分支持(授予D.H.)。
本文中使用的缩写:
- AHR
- 芳烃受体
- BMDC
- 骨髓源性DC
- 英国电信管理局
- B和T淋巴细胞相关
- CDC
- 常规DC
- 直流电
- 树突状细胞
- 直流信号
- 直流电特异的ICAM-3-整合素
- EAE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高压电磁
- 疱疹病毒进入介体
- 技术中心
- 诱导耐受DC
- LN
- 淋巴结
- MHCII
- MHC II级
- 移动数据中心
- 单核细胞源性DC
- 多发性硬化症
- 多发性硬化症
- mTOR
- 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标
- 数据中心
- 天然耐受DC
- PD-1
- 程序性死亡1
- 直流电
- 浆细胞样DC
- PD-L1
- 程序性死亡配体-1
- 回收率
- 模式识别受体
- pTreg
- 外围形成的Treg
- RA
- 视黄酸
- 特雷格
- 监管T
- tTreg
- 胸腺衍生的调节性T
- VDR
- 维生素D受体。
- 已收到 2019年9月16日。
- 公认 2019年10月4日。
- 版权©2020年,美国免疫学家协会,美国公司。